首页 > 实时讯息 >

瞄准年轻人,商户日藏夜销“香水爆珠烟”!起底背后套路

2025-05-18 17:47:00

本文转自【潮新闻】;

“自习室氛围神器”“解压神器”“社交货币”……当线上短视频博主用“开箱测评”讲解爆珠烟风味时,一场针对年轻人的走私烟“感官围猎战”已悄然开启,突破线上线下双重监管防线。

近期,潮新闻调查发现,以外壳绚丽、果香扑鼻为卖点的走私“香水爆珠烟”正通过分销网络,在杭州多个高教园及周边形成日藏夜销的灰色生意,并向居民区扩散。其终端,大部分则是持有正规烟草零售“牌照”的商户。

那么,这些走私烟从何而来?为何泛滥销售?又该如何整治?在第38个世界无烟日来临前,潮新闻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度调查。

杭州一家烟店在柜台售卖各类走私烟,外壳绚丽。潮新闻记者 沈译笃 摄

“香水爆珠烟”被包装成进口潮品

专门瞄准年轻人,高校周边特别多

深夜十点的杭州下沙,灯火通明。由于高校聚集,所以人气旺盛。

一家名为“品全超市”便利店的老板,正将两筐五颜六色的外国烟铺满收银台的“黄金展位”。在这家门店里,三四十种走私烟公然陈列,橙色、绿色等艳丽的烟盒,在射灯下格外醒目。

潮新闻记者看到,其中一包蓝色香烟外壳上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为“由韩国KT&G(烟草公司)授权制造”。其他烟盒也均只有英文字样。而在大学生眼中,这些异国文字恰是“进口”的身份象征。

一包蓝色进口香烟外壳上,没有任何中文警示标识。潮新闻记者 沈译笃 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正规进口外烟应有中文警示标识、“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和完税证明编码。换言之,没有上述标识的在售烟,均为“三无产品”。

当潮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进一步询问“这些外烟是否具有入关证明”等问题时,多家销售商坦然承认“这些外烟就是走私烟,不经过烟草专卖局,都是私下拿货的”。

调查询问期间,几名大学生一走进店门,就被这些烟盒所吸引。“韩国版万宝路双爆到货了吗?烟盒是黑、蓝色双拼的。”某高校大三学生陈双杰(化名)熟稔地翻找塑料货筐并询问道。

“到货了,要多少?”小店老板回答,购买整条外烟需预定,“像万宝路、爱喜、铁塔猫这些牌子,你要哪款发图片给我们就行,价格普遍在20元至45元。”

一番简单对话后,陈双杰便下单了四包外观各异的外烟。至于这些香烟的具体名字,他也并不清楚,“像开味觉盲盒,每款都不一样。”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选购走私烟一方面是价格便宜,另一方面这类烟比较小众,他们喜欢个性化、追求新奇,“抽烟图个新鲜”。

另一家销售走私烟的商店店员表示,“西瓜、橙子等水果口味的‘爆珠香烟’尤其受大学生青睐,顾客基本是熟客。”至于售卖走私烟的时间,销售商们也摸透了“猫鼠游戏”的规则。

连日来,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商家私自兜售走私烟这一情况,在大学集聚的高教园区尤为普遍。而且这种“日藏夜销”的双轨经营已成高校周边销售“潜规则”。

“白天有(烟草专卖局)执法检查,我们不敢摆出来卖,但到了晚上9点后,就没事了。”多家商户向潮新闻记者如是坦言。在暗访中,多数销售商白天将走私烟放在暗处,夜晚则将走私烟公然摆放在柜台售卖。

在杭州城西一所高校周边,潮新闻记者同样看到走私烟被公然销售,有些商户还将这些分为男士、女士,供学生挑选。5月12日,有市民在杭州西湖区一家商店买到无标识外国卷烟向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12313反映这一情况,相关执法人员抵达现场后,在该店内认定这些烟均为“走私烟”,并对该店铺进行了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走私烟销售泛滥,不仅是在高教园周边,还在不断向周围社区渗透。

潮新闻记者随机暗访多个居民小区附近的便利店,一些店员会向记者展示一款“咖啡味爆珠”走私烟:“最近年轻人买得多,也不知道为什么流行,闻起来有一股香水味。”在杭州城西某社区便利店,店员推荐“网红款”韩国爱喜香芋柠檬口味“爆珠烟”时表示:“这些走私烟正在被年轻人买来送礼。”

“感官诱捕—暴利输送—洗白分销”

屡罚不止的商家与监管防线的博弈

暗访中,多个正在销售走私烟的商家表示,他们此前都曾被查处过,“烟被没收了,还被罚了2万元。”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商家屡罚不改,铤而走险兜售走私烟。

“一款售价40元的走私烟,拿货价只有18元,利润率高达122%。”暗访中,有商家向潮新闻记者介绍。

暴利是走私烟屡罚不止的根本原因,驱使一些商铺采用“AB账”模式:用合规进货维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级,将卖正规烟作为幌子,实则将走私链寄生正规牌照,向年轻人兜售走私烟,赚取更多利润。

一位销售商向潮新闻记者表示,被罚款后依然继续销售走私烟,是因为其持有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属于最低档位,不怕被烟草专卖局查到后处分掉档。对这类销售商来说,每月订购正规烟配额不多,但一年走私烟销售额,多则可达正规烟销售的三五倍。

合法牌照下的走私烟隐秘交易背后,暗流涌动。

潮新闻记者看到,店铺销售商往往不会囤很多走私烟现货,他们通过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上家”,要到更多货源。但是以畅销的韩国版万宝路“爆珠烟”为例,多家店均已售罄。经过询问,“上家”也表示货源紧俏,供不应求。

“上家”究竟是谁?走私烟的来自哪里?潮新闻记者以购买多条走私烟的名义进一步询问,但这些销售商三缄其口,警惕性骤升——

“批发走私烟需要靠自己找渠道,我经手过很多批发走私烟的(人)。”

“我以前线上对接广东批发商,他们会发快递过来,但是有的失联,有的跑路,货源不稳定。现在直接找杭州分销商对接货源,我订货了,他们会送货上门,或者我直接过去拿货。”

……

销售商的描述与学术研究论文《卷烟海上走私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披露的走私链条吻合:海外制作—入境—口岸中转运输—内地团伙转销—零售分销。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香港海关在“截源行动”中查获20个走私货柜,内藏4900万支市值2.2亿港元的走私烟,应缴税值约1.62亿港元。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以热销的韩国爱喜“爆珠烟”为例,其走私路径成本令人震惊:韩国出厂价9元/包—公海转运加价至15元—省级分销中心批发价25元—终端零售价45元,超过400%的利润被各级层层蚕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灰色消费正在异化升级——走私烟借“种草经济”异化为“社交货币”,引导年轻人体验。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愈发清晰:利用监管缝隙,通过“感官诱捕—暴利输送—洗白分销”的链条实施罪恶博弈。

走私烟“感官围猎”下

被香味掩盖的健康陷阱

“这些外烟闻着像草莓薄荷奶昔,根本不像传统烟草一样有呛咳感。”00后女生小林展示着香烟的粉色滤嘴,向潮新闻记者说道。也有不少受访者同样表示,经过调味后的走私烟,“抽烟如同喝奶茶,让人放下对烟草危害的警惕性。”

与众不同的体验,麻痹着吸烟者的“感官认知”。

具体来说,“爆珠烟”是指烟草过滤嘴内置脆性胶囊的卷烟,内含如薄荷、果味等液态香精。当吸烟时,胶囊会被捏碎发出“啪”一声响,并释放香味。

研究论文《警惕爆珠烟香气缭绕的伤害》一文,揭露爆珠中添加的人工香料(如薄荷醇、水果香精)在高温燃烧后,会生成甲醛及丙烯醛等强致癌物。畅销的薄荷味“爆珠烟”,添加的人工合成香料薄荷醇,会短暂麻痹呼吸道会,降低吸烟时的刺激性感受,导致吸入烟雾更深。

然而在走私烟面前,购买的年轻人并没有知情权。

看似新奇的烟味是否违规添加了禁用原料?走私烟的焦油、尼古丁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口味清淡,是否意味着危害性低于传统卷烟?上述关键问题,没有在走私烟烟盒标识或者经烟草专卖局等权威机构检测并公开数据。

“年轻群体(如大学生)往往因价格低廉、追求‘进口烟’标签而购买,却忽视走私烟可能存在的成分超标、假冒伪劣等问题。例如,部分走私烟因海水浸泡变质,焦油含量远超国家标准。”代理过走私烟案的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文忠通过潮新闻向大众提醒。

也有受访人士指出,部分人误以为“香水爆珠烟”为低害产品,“而这些走私烟本质是精心设计的感官骗局,其危害远超普通卷烟,治理需多方联手,形成合力。”

上海博和汉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邵斌律师向潮新闻记者表示,针对销售走私外烟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九条,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的,没收走私货物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万元以下罚款。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卖的商品,销售走私外烟也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

多位受访人士建议烟草专卖局、公安部门、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对走私卷烟重点市场、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执法,对发现的走私卷烟案件坚决予以严厉查处。一方面,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打击震慑重点区域销售走私烟行为;截断走私烟分销零售渠道,严守走私烟“最后一道关卡”;另一方面,还需破除年轻群体对“进口”“潮品”的认知偏差——走私烟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围猎陷阱”。

当短视频平台仍在推送“爆珠测评”时,真正的“解压神器”,应是年轻人对生命健康的清醒认知。

潮新闻 记者 沈译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