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丨蒙自市西北勒乡:昔日遍野“石头荒坡”今朝满山“致富果果”
初秋时节
蒙自市西北勒乡的苹果园里
红彤彤的果实
缀满枝头
果香弥漫在
喀斯特地貌的山坡间
这片曾被视为
“石头荒坡”的土地
如今正因苹果产业焕发新生
成为
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石头缝里种出“冰糖心”
西北勒乡地处高海拔山区,76%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传统农业一度难以立足。但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却为苹果种植提供了独特优势。
在西北勒村苹果种植基地,50岁的果农杨海光正带领村民采摘苹果。他指着枝头硕大的果实回忆:“以前这里全是石头,我们用锄头挖开石缝,一筐筐背土填坑,才把苹果苗种下去。”2006年,杨海光从山东引进13个苹果品种试种,经多年改良,最终选育出适应本地环境的“冰糖心”苹果。如今,他的果园面积已扩大至100余亩,年收入超20万元。

科技赋能,荒坡变“花果山”
在西北勒乡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苹果树在石缝中挺立。乡党委书记羊正波介绍,近年来,乡里引进鲁丽、华硕等10余个新品种,推广矮化密植技术,大幅提升产量与品质。同时,通过“点单式”技术培训,每年组织2000余人次果农学习科学种植,并邀请陕西苹果专家服务站对低效果园进行“代耕代管”。
“以前种苹果靠天吃饭,现在从剪枝到施肥都有标准。”果农张翠云捧着刚摘的苹果说。她家的果园通过品种改良,去年收入达10万元。

全产业链铺就致富路
在占地46亩的西北勒乡苹果电商冷链物流分拣中心,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运转。村集体公司职业经理人杨佳妮指着冷库里的苹果介绍:“冷链技术让销售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9个月,苹果再也不用扎堆上市。”
西北勒乡还培育了11名本土带货主播,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链条。2023年,全乡苹果产值突破1亿元,产品远销越南、泰国及北上广深等城市。

从“石头缝”到“振兴路”
“过去,乡亲们守着石头山受穷;现在,苹果树成了‘摇钱树’。”村民小组组长李永强感慨道。他家的47亩苹果园去年产值达30万元,不仅添置了车辆,还在城里购置了房产。
苹果产业的崛起,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26岁的王若曾在外打工,看到家乡苹果产业的潜力后,决定回乡发展电商。“现在每天能发几千单,旺季时全村人一起打包发货。”他说。
西北勒乡并未止步。2024年,乡里与昆明学院专家团队合作,计划引进智能灌溉、病虫害远程监测等技术,并探索苹果深加工,研发果汁、脆片等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让西北勒苹果成为'中国山地苹果'的代表。”羊正波表示。从“石头缝里刨穷根”到“全产业链奔小康”,这片红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