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融合之路 跑出四城“加速度”

2025-07-22 11:33:00

今年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第五年,五年破局,交通筑基。2020年成都都市圈蓝图绘就,打通区域“经脉”的核心战略锚定交通互联互通。如今,“两环三射”骨架加速成型,天府大道全线贯通,如同一根根强劲的动脉,推动成德眉资四城同频共振。“1小时通勤圈”,如何跑出融合“加速度”?一起来看。

上周,首班“成眉便民快巴”从眉山东坡区发车,一路驶向成都天府广场。快巴巧妙串联起三苏祠、东坡水街、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文旅地标,11.8元的票价为两地市民提供了跨城出行的实惠新选择。

眉山市民 穆女士: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价格又便宜,出行更是方便快捷了。

眉山,是成都都市圈最早开行跨市域公交的城市。2018年,连通眉山视高与天府新区的T50公交开行。如今,它已成为成眉两地间客流量最大的跨市域线路之一。

环天智慧科技营销总监周京京,每周有2到3天往返于眉山总公司和成都业务片区之间。T50成为了她的出行的首选。

眉山市民 周京京:时间上和我开车没有多大的区别,总共的价钱也就是5块钱不到。另外还有就是安全性,我可以在公交车上处理很多工作。

50多分钟后,周京京在成都西博城站下车,无缝换乘地铁18号线。她的通勤方式,是成都都市圈五年来公交一体化的生动注脚。

眉山市T50公交线路组长 李兴成:基本上是车车爆满。现在我们改了临停公交的形式,比原来还要节约10多分钟。

从2018年T50首发,到如今17条跨市公交线网纵横交错。放眼整个都市圈,跨市域公交日均客流量由2019年的1.2万增长至2.6万人次。

往返两地,如在一城。上午10点半,正在新骅光资阳工厂巡检的李祉龙接到成都总部开会的通知。很快,他踏上开往成都的地铁。

1个半小时后,李祉龙抵达位于成都金牛区的企业总部,会议准时开始。100多公里的跨城跋涉,像市区通勤般便捷。

新骅光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李祉龙:很多的员工现在已经选择2到3天,他可以从资阳到成都回家一次。比起通地铁之前,每周甚至每半个月回家一次频率是高了许多的。

延伸的轨道交通,最先消融的是人才壁垒。成都温江人喻堃在2024年底加入新骅光子公司时,正是这条“动脉”的开通给了他决心。

四川每舒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喻堃:专业的技术人员是很稀缺的,在没有地铁之前,如果你要在成都往这边(资阳)招,别人不愿意。开了地铁以后,我可以在我的招聘信息上写明通勤时间,就打消很多人的顾虑。

作为成都都市圈开通首条跨市域轨道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S3自2024年9月开通以来,已累计运送超838.46万人次,日均客运量为3.05万人次。继S3线后,成眉S5线、成德S11线已全面开工,预计2026至2027年投运。

既是通勤之路,也是引才之路,更是产业之路。2024年9月通车的天府大道北延线,是成德同城化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沿着天府大道北延线一路向北,就来到了德阳广汉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

这个紧靠三星堆景区的小村庄,近期迎来了今年暑期研学高峰。研学体验的游客主要来自于成都,天府大道北延线开通之后,从成都到三星村的时间距离缩短了20分钟。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负责人 梅寒娇:从6月底我们就进入到了旺季,单天接待量可以达到4、500人。

三星村几公里外的同花社区,毛肚火锅飘香,这是不少成都游客返程前必“打卡”的最后一站。

德阳广汉市向阳镇同花社区党委副书记 谢波:从天府大道北延线直达三星堆博物馆、研学基地,之后再到我们这里吃火锅、体验农耕文化,最后再从社区出入口上北延线回成都。现在很多游客都是类似的“一日游”的安排。

同花社区所在的向阳镇毛肚火锅以“新鲜”远近闻名,成都市场上的牛肉、牛杂等,有三分之二都来自向阳。而天府大道北延线里,就藏着毛肚“保鲜”的秘密。

广汉市鑫陶一家园林火锅城总经理 陶鸿武:我们的新鲜牛肉每天晚上11点钟从屠宰场运往成都,原先走成绵高速要花1个多小时,现在走天府大道北延线的话可以节约半个小时左右,时间越短肉越新鲜,运输成本越低。

交通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真金白银”。眼下,成都都市圈内,“两环三射”加速构建、“四网融合”纵深推进,“1小时通勤圈”已成现实,支撑日均跨市客流超68万。区域经济同频共振的脉动,愈发强劲。

原标题:融合之路 跑出四城“加速度”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