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丘“一镇一业”兴农志|石埠子镇:“天路果篮子”托起甜蜜共富路

2025-09-10 20:10:00

【开篇语】

一镇一业,如何兴业?潍坊安丘用实践给出答案: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如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在安丘各镇拔节生长,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安丘“一镇一业”兴农志》系列报道即将启程,带您深入乡镇,探寻产业背后的创新密码与富民故事。

莓香百里,一颗红果甜醉四方;桃红千树,多元产业焕活乡村。本期带你走进“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石埠子镇,看这座“天路果篮子”如何绘就果香富民、绿色兴村的崭新画卷。

大众网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孙丽霞 周祥雨 武玉雪 潍坊报道

初秋时节,山东潍坊安丘市石埠子镇孝德山庄果香四溢,沉甸甸的桃子压弯枝头,农户脸上写满收获的喜悦。“我们山庄217种大桃收获期从5月持续至11月,每一个都品质上乘,根本不愁卖,基本都是提前预订一空。”农场负责人郝连云笑着说道。

石埠子镇不仅以“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闻名遐迩,近年来更在大桃产业上持续发力,形成3万亩优质大桃种植基地,与2万亩草莓、2万亩樱桃共同构筑起多元化、高效益的“果篮子”产业格局。

“我年年都来石埠子收果,这里的水果品质极佳,走精品路线完全没问题。”来自江苏的客商朱家帅的这番话,印证了石埠子果品的优良口碑和市场吸引力。作为潍坊地区草莓主产区,石埠子镇草莓产量占当地总产量半数以上,平均每2个草莓中就有1个产自这里。

种类丰富、品质出众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石埠子镇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单位,邀请清华大学李公教授等6位权威专家定期指导,并与“中国草莓之父”姜卓俊团队共建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持续推动品种更新与技术迭代。“粉玉2号”草莓地头价高达百元,“安蜜1号”大桃论个卖到十元,樱桃更可反季上市,卖出每斤300元的高价。

组织创新同样关键。石埠子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整合资源、凝聚农户,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株梧社区五名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建设樱桃育苗基地,破解种苗瓶颈。“我们通过党组织引领和能人带动,真正把资源整合起来,把农户组织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石埠子镇党委书记王伟介绍。目前,全镇年培育草莓苗1.8亿株、樱桃苗超百万株、大桃苗300余万株,除自给外更远销四川、重庆、新疆等多地。

这一发展模式有效带动181个村开展特色种植,建成34家生态农场,持续擦亮“天路果篮子”金字招牌,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草莓红映晨露,樱桃绿染枝头。在夯实产业根基的基础上,石埠子镇以创新经营和延伸产业链为双翼,成功将品质优势转化为显著的市场优势。

为进一步打通产销链路,石埠子镇打造了“共富桃乡”大桃交易市场,整合25亩闲置土地和600余农户资源,引入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日销果品超百万斤。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下进军北京新发地、江苏、临沂等大型市场;线上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本土主播20余人,一场直播带货大赛三天销售额即突破16万元。

产业链也在不断向下延伸、向深拓展。雨旺食品、绿航食品等企业从初加工迈向果酒、果汁、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并与日世食品等龙头企业合作,推动石埠子草莓汁、樱桃酒进入国内高端商超。

更令人欣喜的是,农文旅融合正为石埠子注入新活力。镇里巧妙结合“天路果篮子”生态采摘线与公冶长书院等文化资源,连续举办“草莓文化节”“樱桃嘉年华”“品桃会”等四季节庆活动,带动果品附加值整体提升20%,真正实现“果园变乐园、产品变礼品、农区变景区”。

如今,石埠子五大乡村振兴片区各放异彩:“印象石城”桃药间作、“百年石坊·田园十礼”有机种植、“渠畔莓香”草莓甜园、“城顶樱韵”文旅融合、“山水桃乡”千亩桃林……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多元共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体系。

围绕安丘“工业强、农民富、生态美”目标,石埠子镇正全力推进全链条生态农业建设。一颗颗丰硕的果实,不仅甜了消费者的舌尖,更富了农民的口袋,成为齐鲁大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缩影。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