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SCO指南在哪些瘤种或治疗领域有了重大更新?热点问题深度解析
2025年4月1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CSCO指南会”在济南拉开帷幕。
相较于往年,2025年CSCO指南在哪些瘤种或治疗领域有了重大更新?这些更新是基于哪些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或科学发现?

CSCO理事长于金明表示,在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涌现出了如肿瘤疫苗、基因编辑疗法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它们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规范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实验与应用,必须借助指南的高保障作用。针对新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问题,我们正在不断探索和更新,并针对重离子等项目进行研究,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我们也注重多学科协作,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临床医生的能力,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生,以确保新技术在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CSCO监事长马军表示,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学术研究就没有肿瘤治疗的明天。从1980年代至今,我国开展了大量的药物临床试验,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肿瘤创新药物的发展。目前,中国在全球肿瘤创新药物领域的占比超过19%,仅次于美国,走在了全球前列,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等领域都有重大突破。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开展多层次医疗协作,推进真实世界研究,相信随着政策和技术的推进,未来肿瘤领域将会有更多创新疗法问世。同时,政府也在逐步改善医疗保障体制,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让更多大病患者得到确诊服务和合理用药。

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表示,多年来,我国制药企业研发管理模式不断改变,研发团队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国际化视野也在不断扩展,当前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正呈现百花齐放、进展迅速且后劲十足的趋势。但同时需要注意国内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间仍存在差距,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一窝蜂”上马。同时,做研究要“以终为始”,从临床出发、从患者需求出发。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全局观念,真正地使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不断进步。

CSCO候任理事长江泽飞围绕CSCO指南如何体现学术成果提问时表示,CSCO指南的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基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临床研究和科学发现。中国学者特别是在肺癌、肝癌、胃癌、血液肿瘤、乳腺癌等领域贡献显著。所以指南内容在关注国际化研究进展的同时,也会重点关注本土研究,更会考虑到中国实践。就如刚才所说,让中国医生用上中国指南,让国际看到中国方案。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进就希思科基金会在CSCO指南下基层所做工作回答了媒体提问。李进教授说,希思科基金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基层和西部地区规范化诊疗活动,近年开展的“人民名医进基层”、单癌种规范化诊疗研修班项目、《指南》赠阅活动以及今年开展的患者版肿瘤指南项目,就是为了解决专业性与可及性的矛盾,推动肿瘤的全病程管理,缩小认知差距。

CSCO荣誉主席吴一龙在回答媒体“连续十年更新指南的意义”时巧妙设喻:大家在开车时为什么不用车载导航,而要用手机导航?因为车载导航更新慢,导航不灵敏。同样,更新是指南的最大特点,对为临床提供最有指导性和最具潜力的诊疗方法至关重要。而且,中国肿瘤领域学者应当在遵循普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从真实世界研究出发,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供指南参考引用。
记者:孙镇镇 编辑:俞丹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