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校长拦截礼物 拦住攀比守护纯真
9月10日,湖北襄阳施营小学校长刘飞站在校门口拦截学生购买的准备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只放行自制贺卡。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后迅速引爆网络,短短一天内获得数百万点赞。
校长此举看似简单,实则是对物质化浪潮的温柔反击。近年来,部分地方的教师节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送礼竞赛”,家长们焦虑该送什么才不失体面,孩子们担心礼物不够精美会被比下去。商业礼品背后的扭曲价值观正在悄然侵蚀校园。当教育被物质裹挟,师生关系就容易变味,学生可能误以为贵重礼物能换取特殊关照,家长或许觉得不送礼孩子会受冷落。这种异化现象,正在背离教育的本质。
校长的拦截行动守护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在教育领域,任何因物质而产生的差别对待,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不平等的种子。让教育回归纯粹,就是要斩断这种潜在的不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让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成为他们在校园中获得关爱的门槛。
自制贺卡与购买礼品之间,往往能折射出真诚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手工制作的礼物或许粗糙简陋,却承载着学生最真实的情感;高价采购的礼品虽然精美华丽,却可能只是家长单方面的代办事项。校长选择放行自制贺卡,正是看到了情感表达的本质,真诚永远胜过形式,心意始终重于价格,这与“礼轻情意重”的传统智慧不谋而合,也彰显了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中真情实感的坚守。
家长们的广泛支持和网友们的热烈点赞,折射出社会对纯化教育环境的普遍期待。当教育回归本质,家长不再为送礼而焦虑,学生不再为攀比而困扰,教师也能坦然享受职业应有的尊重。这场发生在校门口的“拦截”,看似划分的是礼物的去留,实则划出的是一道价值分界线。线外是商业与物质,线内是教育与情感;线外是形式主义的虚华,线内是本质主义的纯真。这条线守护的不仅是教室的纯洁,更是教育本身的尊严。教育的美好,从来都在于其本质的纯粹。
师生之情,贵在真诚;感恩之心,重在实质;教育之魂,成于纯粹。这些价值理念的坚守,比任何形式的礼物都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