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擘画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十年蓝图——《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深度解读
7月10日,《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正式发布。这份承载国家战略使命的纲领性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沈阳进入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的新发展阶段。

国家战略引领 城市定位的历史性升级
沈阳的战略跃升源于国家顶层设计。2024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沈阳“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沈阳市迎来了新时代全面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行动纲要》正是落实国家部署的核心载体。起草过程中历经多轮专家论证、多个部门协同研讨,并广泛吸纳社会意见,最终构建起以“一枢纽四中心”为骨架的战略体系,推动沈阳从区域中心向国际化中心城市跨越。
“一枢纽四中心” 构筑国际化核心功能
结合沈阳的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行动纲要》提出“一枢纽四中心”的战略定位,即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
三步走战略 十年目标梯次推进
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行动纲要》设置三个阶段发展节点:
第一阶段(近期):2025—2027年,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中期):2028—2030年,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阶段(远期):2031—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双循环引领东北亚的国际化中心城市。
22个专项行动计划 打造“一枢纽四中心”
《行动纲要》围绕“一枢纽四中心”战略定位明确了22个专项行动计划。
一是围绕构建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重点实施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东北亚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建设东北亚重要信息通信节点、构建高能级重大开放平台、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区域协同联动开放增长极等6个专项行动,建设开放、高效、智慧的东北亚现代综合枢纽城市。
二是围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重点实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产业新赛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4个专项行动,形成一批具有东北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三是围绕打造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实施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优质国际化公共服务、塑造国际化城市品质等4个专项行动,不断增强沈阳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集聚力。
四是围绕创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施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自主创新生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4个专项行动,提升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辐射东北亚科技创新能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五是围绕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重点实施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打造文体旅深度融合新典范、营造多元包容的国际人文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4个专项行动,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着力提升区域文化中心国际美誉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设计:祁芳竺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