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下的红杜鹃
文|贺辉才
去大围山赏红杜鹃,这个念头在我心里已经盘旋了三年,直到今年五一假期,我才终于得偿所愿。
5月2日中午,我们从长沙启程。起初计划是去大围山逛一圈,当天就返回。可没料到,大围山地域辽阔,从山下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远比我想象中漫长。恰逢五一假期,前来观赏杜鹃的人络绎不绝,上山的车辆在盘山公路上排起了长龙,只能缓缓向前挪动。小外孙女看着这场景,忍不住说道:“这些车走得好慢呀,就像蜗牛在爬。”谁能想到,这场拥堵竟持续了7个小时。一开始,我们还满怀期待,想着能看到夕阳余晖下娇艳的红杜鹃。
然而,夕阳渐渐西沉,我们的车还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地爬行。有人打趣说,看来只能去看月光下的红杜鹃了。外孙女听了,嚷着要看星星下的红杜鹃,可当时天空中云层厚重,既没有月亮,也不见星星。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下山,找了家民宿住下。
5月3日清晨7点,我们从山下的民宿出发。这一次,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疾驰,一路顺畅,不到8点就抵达了山顶的停车场。随后,我们换乘景区的旅游大巴,前往核心景区。
旅游大巴缓缓前行,大围山的花海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在窗外依次呈现。车内的游客们紧紧贴着车窗,目不转睛地向外张望,惊叹声此起彼伏。远处的山山岭岭,大片大片的红色映入眼帘,就像有人特意铺上的大红毯;近处的红杜鹃花簇在晨光的轻抚下,若隐若现,仿佛是悬在空中的水晶帘幕。车窗上蒙着一层细密的水珠,当有游客擦拭玻璃时,突然发现山崖边几株鹿角杜鹃,它们用那虬曲的枝干,托起沾满露水的玫红色花朵,恰似举着剔透的玛瑙杯盏,美不胜收。
随着大巴不断向高处行驶,海拔逐渐攀升,雾气也开始流动起来。初升的太阳仿佛一位神奇的画师,将漫山遍野的10万株杜鹃染成了跳动的火焰。从海拔500米处深沉的暗红,到1200米处热烈的橙红,再到山顶柔和的粉白,垂直气候造就的奇妙色阶,在晨光的照耀下依次苏醒,如梦如幻。
当大巴停靠在界碑花海观景台时,那里早已聚集了一大批游客。想必这些人是前一天晚上就在山顶宿营的。
抬头望去,天空湛蓝如洗,几朵淡淡的白云悠悠地飘浮着。晨风吹拂而来,轻柔而温暖,晨光下的红杜鹃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重彩山水画。观景台上游人如织,栈道上、马路上到处都是人挤人的场景。有人不禁感叹人实在太多了,可放眼四望,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更是数不胜数。山山岭岭、沟沟坎坎,几乎都被娇艳的杜鹃花覆盖得严严实实。说这里有10万亩花海,一点儿都不夸张。
家人们都加入了登山的队伍,他们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在山顶的观花台,开满杜鹃的山岭山坡便能尽收眼底。而我却选择留在山的半坡和山底,仔细探寻红杜鹃的独特之处。我想尽力找出那些不同种类、姿态各异的杜鹃,为日后的绘画和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大围山的杜鹃花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目之所及,大片大片大红色的,就是映山红。花朵绽放时热烈奔放,无疑是大围山杜鹃花群落中的标志性物种,也是这片花海最基础、最动人的底色。这是我最熟悉的杜鹃花,在我老家的后山上就有盛开的映山红,从小耳濡目染,留下美好的记忆,这也是我喜欢杜鹃花的原因。
我继续沿着栈道向七星岭方向走去,几簇云锦杜鹃肆意张扬,如鹤立鸡群般,格外抢眼,我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幅云锦杜鹃照。仔细观察,云锦杜鹃的花冠呈粉红色,形状如同漏斗状的钟形,直径可达5 - 5.5厘米。它有7片花瓣,边缘呈阔卵形,花朵硕大,色泽温润,可算得上杜鹃花中的珍贵品种。
一路前行,我又发现了鹿角杜鹃、猴头杜鹃、红毛杜鹃。它们的花色不同,花形各异,皆属于珍贵的杜鹃花品种。鹿角杜鹃花冠颜色过渡到粉红色,花丝扁平,子房呈圆柱状,颜色为褐色。猴头杜鹃的花色从粉红到白色,总轴上稀疏地长着柔毛。红毛杜鹃的花冠是红紫色,这在整个杜鹃花群落中独一无二,为杜鹃花海平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
此外,我还看到了羊踯躅、满山红等稀有品种,这为大围山杜鹃花海增光添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观花体验。
我穿行在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中,陶醉于眼前铺天盖地的绚烂,感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这一刻,尘世的喧嚣被隔绝在外,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震撼,仿佛灵魂也被这花海涤荡得澄澈透亮。